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单泠 高楚清)浙江大学日前启动了“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这是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专项计划”之后,浙大针对青年教师交叉培养推出的又一项新举措。
该计划一启动,参加第一轮专业性学习培养计划的300个名额便告“售罄”,该校青年教师争着报名要再当一回“学生”,要求从下个学期开始随同本科生或研究生一起插班学习跨学科专业课程。
张光新是浙大信息学院的青年教师,他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学院递交了材料,申请参加农学院相关专业的交叉学习。他说,自己是从事自动化仪表检测研究的,此前对农业、食品安全检测也很感兴趣,现在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据了解,该计划是浙江大学运用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在校内开展的让青年教师跨学科课程交叉学习的一种模式。浙大副校长褚健在谈及推出这一人才培养计划的初衷时说,高层次的知识融合和多学科的技术汇聚是当今科技发展的特点,通过跨学科课程的交叉学习,有利于拓展青年教师的学科思维,开阔研究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产生交叉性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此项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专业性交叉学习和综合性交叉学习两个方面。专业性交叉学习计划面向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将在5年内随同本科生或研究生一起插班学习4门以上的跨学科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结束时都要和学生一样参加考试;综合性交叉学习计划则面向全校45岁以下的教师,要求每人主修3门课程,其中有2门必须为跨学科门类的综合性课程。
从2007年起,浙大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专业性交叉学习将作为学校选拔“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的必备条件;从2008年起,晋升教师高级职务的教师,要求具有交叉学习进修的经历。
《中国教育报》2006年1月24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