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查询
在线报名
设为主页
 主页 > 资讯中心 > 校园新闻 >
民办教育 教育界不可或缺的力量
时间:2007-10-18 16:05 来源:新北方外国语学院 作者:admin 点击:
  伴随着我国财政对公立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国民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及“一费制”在源头对乱收费现象的遏止,我国公立学校日趋规范。那么民办学校是否就可以消泯于社会之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教育是一个庞芜的系统工程,单靠国家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必须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民办教育,为教育成本过大分担压力。当然这只是民办教育出现的外因,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是内外因双重作用的结果,要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民办教育得以存在的必然性,就要认清它的内生力。现分析如下:
    一、全球化与多极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为抢占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国际趋势的出现,对我们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的教育模式为了应付新的挑战,不得不对自身进行很大的调整。可调整并不足以完全摆脱传统,它仅仅是对传统教育思维进行小修小补。此外,大战结束后,意识形态深深固着在学院领域,诸如哲学政治化、管理政治化、物理战争化的名词不断被广大学者提出并反对。诚如海德格尔所说,传统和意识形态使真理的自由禁锢于封闭域之中了。笔者认为寻找真理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民办教育的出现,相对地还给了真理自由,使其免于流俗。这亦是真理的要求。
    二、科技副作用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对社会的危害和负面影响。人类社会发生了几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和飞跃,但也产生了一系列世界性的问题,如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价值标准失范、道德滑坡等等。“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对善和恶都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爱因斯坦早就指出:“手段的完善和目标的混乱,似乎是——照我的见解——我们这时代的特征。”好在现代人自知这一现实的存在,人文精神被倡导而起,社会力求通过人文精神融入近代科技使人们远离罪恶的渊薮,可结果却不能近如人意。笔者认为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建立新学科深入研究并抑制科技的负面。而民办学校能很好地承担起此项任务,一方面,可以开拓崭新的工作领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和公立学校在学科领域中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够针对性地缓解科技所带来的危机。

   三、文化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的时代,处处体现着“文化”的特点:首先,知识已渗透到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领域并处于中心位置;其次,知识制约并决定了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结构和水平,并且成为一种产业;最后,知识已成为权力的象征,成为能影响财富、政治权力的最重要来源。可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归根结底就是“知识的差距”。处于大众阶层的每个人都前所未有地对知识充满了渴望,试图用知识换取财富和权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用费斯克的话说就是,这是从臣属式的但不是完全被剥夺权力的位置出发,反抗或规避这些宰制力量的那一类机会。全社会对知识的渴求让在国家力量下的公立学校难以全面顾及,只有将知识供给者的身份适当分配给民办学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偌大的供求失衡。
    四、“旧历”中的理想教育
    茫茫历史中,先哲们的思想处处折射出无限的光泽,引起当代人持恒的思考——当年他们伟大的思想有些竟然是对当今准确无误的预言。孔子曰:“有教无类。”意即任何人都可以给他教育,不分贵贱、优劣等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孔子以前的教育是有“类”的,教育大权是把持在少数贵族手里,当时叫“学在官府”。“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适应了“士”阶层的兴起及文化学术下移的历史潮流,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把学校由“官府”移到“民间”,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现今我国教育资源本就不足,再加上一轮轮考试对人才的选拔,很多有识之士都被拒斥在高等教育的门槛之外,丧失了继续受教育的机会。民办学校来自“民间”,它们可以使更多人平等地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在对待民办教育的问题上,我们时常陷入僵硬的误区——永远把公立教育看作是主流、优质的。其实,公正地评判,谁又能保证民办教育最终不会超越公立教育?笔者认为,民办教育的出现归终是必然的,是一种历史的趋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够否定它,我们应当从观念上接受它,而后对其进行规范,使之更为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周济:坚持教育公益性 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   下一篇:周济、李学勇就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情况答记者问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6-2019 Newbeifang College All Rights 黑ICP备11003340号-1
0451-82969908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35号 技术支持:醒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