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6日上午9时,在松北区政协的组织下,在松北区教育局的陪同下,部分政协领导及委员对辖区内农村中小学教育进行专题视察。松北区副书记、松北区政协主席蒋海超,松北区统站部部长、松北区政协副主席于清海,黑龙江盛恒集团懂长、松北区政协副主席王志江,黑龙江科技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松北区政协副主席范希光,哈尔滨新北方外国语学院院长沈之根,黑龙江科技馆馆长孙秀云等参加了此次视察工作。此次视察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报告和总结分析方式进行。委员们先后深入到前进小学校、第九十五中学校进行了调查了解,通过与区领导、教育局领导以及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和实地考察,对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具体的了解,听取了教育局做的题为“松北区基础教育工作情况”的报告。最后委员们对视察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和认真分析,对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院院长沈之根代表政协第六小组做了重要发言,沈院长从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形式、课程设置、学生压力过大、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到了与会委员的一致赞同。大家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与特点,充分发挥好调查研究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尽职尽责地做好委员工作;搞好调研,通过提案把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反映出来,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以下是沈院长报告全文:
乡镇中小学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近年来,乡镇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强,取得的成绩是主流。但我们必须看到部分乡镇中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校内、轻校外,重灌输、轻导行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从而出现了学校育人观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学生道德素质退化的现象,导致一些中小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小小年纪不思进取,厌学逃学,进出未成年人严禁的游戏厅、网吧,更有甚者出入录象厅、歌厅、舞厅等场所,违纪违法事件时有发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周边环境失调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但需要健康向上的内部环境,而且需要和谐净化的外部环境。目前学校周边的环境与学校育人要求很不协调,特别是县城学校周边的环境令人担忧。据了解,县城中学主要面向学生的录像室、游戏机室、网吧比比皆是,所有这些失调失控的环境,无疑对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
2、家庭教育失当
据调查分析:大多数青少年的品行不良、违法犯罪与家庭教育失当有直接关系。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单亲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坏人的引诱和利用,进而走向邪路;
二是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使孩子从小养成自私、任性、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一些家庭最终满足不了其需要,铤而走险行为在极少数青少年学生中便时有发生;
三是部分家长言行不检,对社会怨气多,沉湎于赌博、声色犬马之中,对学生负面影响很大;
四是隔代管理。在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有的学生甚至独自留守。这些“留守少年”,离开了父母的教养,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引导,难免不良风气侵蚀
二、在现有管理体制下,乡镇教委无经费保障
在现有县、乡、校三级管理体制下,学校新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保证了学校经费的投入,实现了“校财局管”的管理模式,但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乡镇教委失去或减少了经费来源,运行出现了困难,无其他收入的乡镇甚至无法正常运行。
2、乡镇教委为了保运转,将教委支出的预算外资金平摊到学校支出中,造成了学校的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不一致,平摊金额大的乡镇也是造成学校保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原因之一。
3、乡镇教委在中小学管理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新的“校财局管”管理模式下,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运行机制急需要改进。
三、义务教育形式有所转好
要弄清义务教育课程的性质,课程专家通过反复讨论达成以下共识,
1、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保障儿童法定的受教育年限。国家课程标准应当是一个基本的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
2、义务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选拔教育,因此,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
3、义务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终结性的教育,因而课程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义务教育意义重大,但义务教育在落实中存在很多困难,导致了普九工程不能顺利完成,主要原因有:农村家庭经济难以负担昂贵的学费,加之农业生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很多家长目光短浅,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早早的务农,一方面节省了开销,另一方面给家里增加更多的劳动力。
但自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以来,农村学生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让困难家庭的学生有书可读,加之农村学生如不选择高中,可以选择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在职业技术学校上学的同时,在享受国家的补贴的同时在短时间内学了技能,有了工作,让农民家长有了定心丸。
四、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数学校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给分数比重大的科目安排更多的课程,甚至不惜占用学生非主考科目时间进行疯狂辅导,在很多农村中小学中,竟未设置体育课程,这样高强度的文化课学习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它象一个瓶颈一样素服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学生压力过大
据我所知,现在很多的初中生的作息时间是早6:00到校,晚上甚至到21:30,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时间首先是对学生身体的一个严峻考验,在身体能接受严重负荷的同时,孩子们还要面对着更大的精神压力:没完没了的考试、好生班、差生班的区分等等,这无形中又是对孩子的另一层压力,很多年幼的孩子接受不了压力,选择了逃避,有些学生纷纷辍学。
六、安全问题
很多边远地区的学生上学要走上很远的路,于是孩子上学、放学回家又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村很少有家长接送学生,有的孩子自己骑车上下学,但冬天多数会选择便民车或送子车,送子车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超载造成的安全隐患。去年发生在双城的12.11惨案让大家震惊,十几个可怜的小生命就葬送在了一量无执照的报废车上,至今让人痛心,所以农村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