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查询
在线报名
设为主页
 主页 > 资讯中心 > 校园新闻 >
高考公正需要重庆民族造假信息公开
时间:2009-07-06 22:20 来源:新北方外国语学院 作者:admin 点击:

    这几天,不知道“民族成分造假”名单上的那些高考考生和他们的家长是怎样的心情。

    除了此前被曝光的民族成分造假的案例,那份31人造假名单上的其他29人,仍然扑朔迷离。面对公众不绝于耳的质疑声,有关方面仍未公布31名民族成分造假考生的有关信息,并宣称“不对外公布是我们联合调查组研究决定的”。 

    联合调查组的研究和决定,也许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究竟是什么,没有人出来将其道破。始终关注此事的公众,只能在等待中凭自己的理解猜测。

    有人善意地认为,这也许是为了保护涉及造假事件的学生,因为他们还很年轻。更有人尖锐地质疑,那些没有公开的造假考生,与已被曝光的两名考生相比,有没有更深的背景?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更多的幕后交易?如此讳莫如深,如此不公开的处理,又怎能起到惩戒和警示后来者的作用?

    违规加分考生的相关信息迄今未能明示,不只是激起众多议论、猜测和质疑,似乎也已对正常的高考招生工作造成影响。据报道,北京大学接到的第二例考生民族成分造假举报,其当事人就是31名违规加分考生之一。试想,如果不是举报者及时提醒,北京大学对这名考生的违规信息怎样才能了解?其余违规加分考生报考的有关学校,是否对相关情况也仍不知情?

    从这样的角度讲,即便调查组出于种种考虑,不公布考生本人名字,也应该将其告知录取单位;即便有关方面取消加分资格后,不再对考生做进一步处理,也应将违规事实告知招生高校,以利于招生工作在阳光下更加公正公平地进行。

    近日教育部通报,今年高考违规率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低,有关负责人强调“高考是实现公平竞争、值得充分信赖的国家教育考试”。防止高考公正被权力和利益损害,不仅要有制度层面的保障,同时也离不开信息公开和各种监督。

    从“高考航模加分事件”和至今尚未平息的“重庆考生更改民族成分事件”来看,营私舞弊和弄虚作假的诸多环节,往往与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手握权力者的渎职乃至个别公职人员的贪腐有关。正因如此,肃清高考造假,不仅要纠正造假,更要揭露其背后的渎职行为,严肃追究造假者的责任。

     据知,重庆市联合调查组已掌握了31名考生变更少数民族身份所涉及的相关人员,市委、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待分清责任后,将严肃处理责任人,并公布结果。这正是公众最想尽早知道的答案。
 

上一篇:北京市大学名单   下一篇:“残酷结局”背后体现“阳光高考”的社会诉求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Copyright © 2006-2019 Newbeifang College All Rights 黑ICP备11003340号-1
0451-82969908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35号 技术支持:醒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