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6时,重庆市高考分数正式公布,南开中学的何川洋以659分夺得全市的“文科状元”。得知消息,何川洋的班主任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媒体蜂拥而至的采访。但愉快的庆祝很快就被紧张压抑的氛围替代了:今年高考刚刚结束,就有媒体曝出重庆一些中学存在高考考生的少数民族成分造假现象。重庆市随即成立联合调查组,对市直属7所重点中学具有少数民族加分资格的238名学生进行全面调查。联合调查组6月22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共31名考生为获得高考加分,更改了民族成分,将户籍迁入少数民族聚居地。
何川洋正是这31名考生中的一员。
媒体追踪采访了解到,何川洋是重庆市巫山县官阳镇人,父亲何业大为巫山县招办主任,母亲卢林琼为巫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6月29日,中共巫山县委召开常委会,决定对在何川洋民族成份造假事件中负有责任的何业大予以免职,何川洋的母亲卢玲琼则被宣布停职。
很快,重庆市教委表示,根据调查结果,取消何川洋的高考加分资格。但对社会极为关注的是否取消何川洋的录取资格,重庆市教委当时未作明确答复。有专家随后分析说,取消加分资格并不意味着取消录取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何川洋就可能被录取。接受媒体采访时,何川洋曾表示希望能够进入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或许是“高考状元”的光环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关于是否应该取消何川洋的录取资格,社会舆论存在着明显的分歧,甚至一些专家的观点也尖锐对立。
最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纷纷做出了不予录取何川洋的决定。
北京大学在做出放弃录取何川洋决定的同时,还表示如果发现其他报考者出现类似造假行为,也将放弃录取,还希望所有考生以此为戒,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鼓励何川洋积极面对现实,从自身找原因,改过自新,努力在今后的道路上不再犯原则错误,做一个真诚正直的人。他说,北京大学依然欢迎何川洋。
“北大放弃录取何川洋,既维护了高考的公正性,但又没有影响他受教育的权利,从法律和道德来讲,都是比较合理的。”西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蒋后强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何川洋的事件不能仅用法律来论断,还应该考虑国家的国情和政策,高考制度的特殊性等。蒋后强说,何川洋已满16岁,依据民法规定,已经是完全民事行为人。如果他是在知情的情况下造假,就一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即使他不知情,因为事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对于高考的公正性形成危害,即使不承担法律责任,也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就现有公开的信息来说,何川洋到底是知情或不知情,没有明确的结论,因此,不便从法律角度来判断北京大学放弃录取何川洋的合法性。蒋后强还认为,保证高考的公正性和维护教育公平与单个人的受教育权相比,从法律上说是公共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权衡问题,不能单从情感的角度来看。高校考虑到造考生的个人诚信而选择不录取,既维护了高考的严肃性和保护了学校的公信力,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警示。北大不录取何川洋,并不表示他失去了受教育的权利,他还可以到其他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