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浪潮的推进,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其阶段性的特点。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深受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习惯于“以自我为中民”,并形成了极其个性、自私、霸道的心理。同时也加大了教师工作的难度。因此班主任工作应在个别教育方面大下功夫。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也要讲究方法,捕捉一切机会。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
一、谈话法
1、商谈式谈话:面对那些自信心强、有逆及心理,性格倔强、脾气暴躁、感情上易冲动的学生采取此种方法可消除其对班主任的成见,减少信息传递的阻碍,否则容易激化和促进矛盾的形成。
2、点拨式谈话:面对善于独立思考、心理敏感、疑心重的学生,可采取这种暗示手段、旁敲侧击、警告并渗透善意的劝告!
3、触动式谈话:面对有惰性心理、依赖心理的学生可使用一些尖锐、刻薄的语言,但要慎用,否则会激怒他们臣服的心理!
4、突击式谈话:面对自我防卫意识强的学生,不肯轻易认错,要的抓住其犯错机会,快速突破心理防线,让其心服口服。
5、渐进式谈话:面对个性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他们很容易以沉默来抗拒教师。所以班主任谈话要适可而止,否则事倍功半。
6、心理换位谈话法:现在的表少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事以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凭自己的感情去处理问题看待事物,尤其是单亲子女,他们性格孤僻、性情暴躁,因此对待这样的学生应采取心理换位法。他们才会将心比心。
总之,对于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方法举不胜举,仍然没有一种方法的实施能够与实际情况相脱离,为顺利完成对以上方法的使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几项要求。
二、爱学生、坦诚相待
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础。“爱”是人较高心理层次的要求。学生们在家渴望父母爱,在学校渴望老师爱,教师热爱学生也是其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关怀——理解——支持——信任——真诚——宽容——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等方面。
1、教师如果不热爱学生就会使其产生对老师的逆反心理,因此与同学之间将产生障碍与隔阂,教师不仅要爱好学生而且要爱双差生,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更需要关心。
2、关心信任,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和纽带,也需要老师的关心和信任。
3、循循善诱、理解、宽容、针对学生的特点从爱出发、从关心信任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理解是指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理解他们的反复,而宽容绝不是姑息和迁就,固要把握好度。
4、严格要求,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主必行,行必果,有布置,有检查。否则形严实松,班级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发扬发主。这样才会更有凝聚力。
5、因材施教,发扬个性,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兴奋型——不要激怒他们,并要设法培养他们的自控力;活泼型——根据特长,进行引导和培养;安静型——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增强节奏感。
为了进一步巩固班级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秩序,教师将运筹帷幄稳定每一位同学的思想,掌握他们的心理,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使他们人生的征途中少一些坎坷,多一份无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