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季,大学生们又进入了繁忙的找工作时节,而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再加上研究生,以及前两年待业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仍不乐观。但是,除了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们似乎还要面对社会上的层层关卡。使求职路显得格外苦涩漫长。
名校学生的政策保护
某校大四外语专业的小罗同学由于早进做好了求职计划,三月份一开学就开始留意各大招聘会现场。但就他参加的面试来说,名校的学生在企业的招聘中更“吃香”。而且一些学校甚至为了保护本校学生的利益,出现了招聘会“刷卡进入”的现象,这让他十分郁闷。“这些职位都是面向社会的,怎么感觉就像名校优先了呢?”
各大高校都曾有“凭票入场”或“凭学生证入场”的先例。还有个别学校会在临近毕业前,在网上“屏蔽”掉一些就业信息,尽可能保证把机会留给自己学校的学生。
但是这些名校在保护本校学生利益的前提下是否损害了其他学校的利息,甚至造成了社会上公平性的缺失呢?
而且不仅是招聘会宣讲会上出现了刷卡进场的现象。关于那些格外吃香的单位,在北京的大学校园中还有一些说法:像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招收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时,格外偏爱北外北大的学生。
面对以上种种小罗觉得有些苦恼:“怎么感觉大学才毕业就比别人矮了一截呢?”
但也有同学表示理解。另一学校相同专业的小李同学则表示,企业和各种单位倾向名校学生,也是可以理解的。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觉得这种趋势并不明显。而且这存在着一个传承的问题,若同样一家企业,之前招收的这个学校的学生效率高,质量好,那他自然会继续在到学校来招收人才,这就形成了对人才需求的延续性。她认为,如果你足够优秀,就不会被名校的帽子压住。
各种证件,你备齐了吗?
考证一直是大学里的热门话题,大学校园里热衷考试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同学在招聘会上摆出的证件真是“包罗万象”,出了必备的四六级证书,还有计算机证、会计证、导游证、甚至还有驾照。
而问起考证原因,大多数总是会和就业联系在一起。某高校小王同学表示:“我从以往师兄师姐找工作的经验中发现,证件有的时候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从大二开始就加入了考证大军。”
但是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企业会倾向于证件很多的毕业生呢?某中型公司的经理向记者透露: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倾向于“证件齐全“的同学,对于很多跨国的大企业来讲,他们甚至更重视人才的专业性。但是一般的中小型企业不会把工作细化到专业,并不是所有的人进公司都是只干和专业相关的事情。那么在招收人才的过程中,会考虑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一家业务涉及欧洲的中小型跨国公司,如果你英语足够好,就可以为公司省下一个翻译的职位。而如果你同时还掌握第二门外语,会给公司节省更多的资源,而同时还有驾照,又可充当司机的角色。而对公司来说,节省成本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大公司每年招收的毕业生很少,大部分的职位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这也就使不少同学因为证件欠缺而被卡在职位之外。
而且在有些面试过程中,证件质量也是关键因素。以必备的四六级证件为例,不少企业会忽略四级,直接要求六级证书。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企业还会有自己具体的要求。据不久前参加了北京移动某场招聘会的小李同学讲述,他没有得到面试机会就是因为招聘单位要求折合下来的六级成绩高于70。
谈起自己的经历,小李同学感叹:现在找工作,你有了证件还不够,还得有高质量的证件才行。
你属于弱势群体吗?
“这也太不公平了!”刚面试回来的大四女生小李气愤的说道。“进入复试的四个人全都是男生”。据她反映:很多女生在找工作时都层遭遇不公。
小李还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同学的经历。小王曾面试一个心仪的职位,由于她劈荆斩棘地经历了很多轮的面试。最后几乎只剩下她一个人了,但是公司反而从以前面试淘汰的人中再挑出男生来和她面试,最后招收了另外一个男生。
虽然气愤,但是也无可奈何。因为对于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公司总是有自己的说法,因为即使是在面试过程中,很多问题太主观,公司总是占了决定权,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面试者不可能完全揣测公司的意思,任何的回答都会成为公司的借口,防不胜防。
在现实中,当有一男一女同时竞争时,公司总是会倾向男生,特别是很多海外出差机会多的工作。他们觉得不用负担各种女性保护政策。而且男性的牵绊和估计相对少,雇佣男性会节约更多的资源,而且对于很多强度大的工作来说,他们的体力也更占优势。
据调查,大部分找工作的女大学生都听说或亲身经历过这种性别的差异对待,但是面对如此不公平,大部分人选择了默默接受,与此抗争的只有少数。大部分人觉得没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因而选择了默默接受。
你的户口落在哪里?
户口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甚至连公务员和一些大城市事业单位里的职位都会要求当地户口。前段时间上海的“居住证转户口”也曾引起了轩然大波。
即便你找到了职位,很多企业也不会帮你解决户口。很多人在一个城市里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但仍然不能享受相应的福利。
面对这个问题,某大四学生小张表示,“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清楚,选择先飘着吧,再摸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如此。因为大城市的诱惑常常更大,而且对很多专业来说,大城市的就业前景显然更好。”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式,很多大学生们承受着就业的压力。据统计,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至少要平均都投出了几十份简历,多的甚至超过百份。而根据智联招聘上的信息,平均投15份简历才能得到一个面试机会。
求职路漫漫,而求职中遭遇的那些坎坷与不公更是令人思考颇深。
|